我的隨身碟又快爆了,實在是太愛拍照
整理照片和寫文章要花很多時間,寫不完的遊記&食記,累
希望能繼續記錄下去,雖然有時會拖文
接下來要寫4月的遊記&食記,這天去了八里.淡水.三芝,玩得超開心
早餐想吃淡水的老牌阿給
老公本來不同意,他覺得就是油豆腐+冬粉,很普通沒什麼好吃
而且這樣不順路,會浪費時間和油錢
可是好久沒吃阿給,我真的很想吃嘛
最後還是有帶我去吃
來到淡水一定要吃真理街的老牌阿給....超好吃
以前都是點湯配阿給,這次還點了冰豆漿,有焦味,我不喜歡
過關渡大橋去八里
十三行博物館
電話:02-2619-1313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官網:http://www.sshm.ntpc.gov.tw/
十三行博物館的外觀很特別,看看說明更能了解設計者的巧思
這棟建築物還有得獎哦~
開放時間如下圖,免門票
大廳放了二隻跳跳馬供遊客拍照
十三行文化距今約1800~500年前,是台灣唯一鐵器文化的史前遺址
原來十三行遺址是這樣被發現的
民國78年因八里污水處理廠將興建於遺址上,開始了一連串的搶救行動
民國79~81年有5次的搶救考古挖掘工作
在廠區裡留下一塊約3000平方公尺的區塊作為遺址保留區,由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
同時籌設十三行博物館,用來保存及展示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
保留區只佔整個遺址的九分之一左右,其餘遺址則為污水處理廠所覆蓋
如此珍貴的遺址都在興建污水處理廠時被破壞,真的很可惜
文化層
十三行文化層
模擬十三行遺址考古現場
第一特展廳~見微知著:植物考古學特展(103/1/8~5/18)
入口的3D拍照點
宜蘭縣淇武蘭遺址的植物標本
考古體驗坑
過篩體驗區
植物的種子
模擬實驗室場景
矽化木看起來很特別,可惜沒有詳細的說明
後來上網搜尋,矽化木是樹化石耶
矽化木(俗作木化石、樹化石、木變石)是遠古樹木的遺骸經過長期的化學元素替換過程(特指矽化過程)而形成的化石
在廚房可以發現不少植物,植物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可愛的公仔
「重返十三行」常設展,入口的大怪手帶著我們回到當初的搶救現場
八角劇場播放十三行人的一天
十三行遺址出土了成群的柱洞遺跡,並未發現石造建築的遺留,推測十三行人的住屋結構應為干欄式建築
住在木頭架高的屋子裡,避免潮濕並防止野獸的侵襲
十三行文化的埋葬習俗是側身屈肢葬,而且都面向台灣海峽
模型做得好逼真
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文物
出土遺物中發現了宋唐時期的銅錢,表示十三行人和中國有貿易往來
但錢幣上都多鑽一個小孔,推測當時可能是把銅錢作為裝飾用,並非作為貨幣使用
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最特別的就是人面陶罐,我竟然沒看到
老公不愛看展覽,不聽導覽也不看文字說明,每次都走好快,一直叫我看快一點,害我漏看最重要的人面陶罐
這張人面陶罐的照片是在大廳的電視拍的,沒有看到實品好傷心
好像恐怖箱!?
摸不出來裡面是什麼,後來都直接打開抽屜看XD
休息區
4樓有時光空橋
時光空橋是透明玻璃,可俯視下方的考古探坑
有看到"著裙裝者請走兩側"的提醒,穿裙子的人要小心走光哦
早知道就不要往下看,我又腿軟.心跳加速,趕快移動到最旁邊加速前進
有懼高症的人不適合走時光空橋
時光空橋的盡頭可眺望觀音山
下方兩道長牆直直望去是大坌坑遺址
八里污水處理廠
出口的一線天
鯨背沙丘瞭望台
很想去看號碼5的十三行遺址保留區,但好像有管制,平時不對外開放
十三行博物館會不定期舉辦遺址推廣活動,開放報名參加遺址踏查活動
十三行博物館的廁所很乾淨,佈置得好可愛
一樓有商店販售紀念品,可惜沒時間進去逛逛
十三行博物館好好玩,又可以增長知識,而且還是免費參觀,有空的話還想再去